企業如何應對《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》(UFLPA):合規挑戰與風險管理
在全球供應鏈日益受到監管與人權議題影響的當下,美國《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》(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,簡稱 UFLPA)已成為國際貿易與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合規挑戰。自 2022 年 6 月 21 日 起,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新疆地區的產品施加「強迫勞動推定」(Rebuttable Presumption),除非企業能提供確切證據證明產品未涉及強迫勞動,否則相關貨物將被禁止進口。
對於依賴中國供應鏈的企業來說,UFLPA 不僅影響貿易往來,更牽動企業品牌聲譽與營運風險。本文將解析 UFLPA 的制定背景、企業應如何合規,以及針對供應商調查可能帶來的風險與應對策略。
UFLPA 的制定背景:人權與貿易的交鋒
UFLPA 的核心目標是阻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美國市場,特別是來自新疆地區的棉花、番茄、太陽能材料、電子產品等關鍵產業。其立法緣由可歸納為以下幾點:
人權與道德考量:美國政府與國際人權組織指控新疆地區存在大規模強迫勞動,並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,避免與此類供應鏈合作。
全球供應鏈的轉變:隨著 ESG(環境、社會與公司治理)標準受到重視,投資人與消費者對供應鏈透明度的要求日益提升。
中美貿易戰與經濟制裁:UFLPA 也是美國對華貿易戰的一環,對中國製造業構成挑戰,迫使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配置。
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(CBP)負責執行 UFLPA,並持續發布高風險企業與產品清單。企業若無法證明產品符合 UFLPA,將面臨貨物扣押、貿易受阻,甚至罰款與法律訴訟。
企業應否遵循 UFLPA?
對於有意進入美國市場的企業,遵循 UFLPA 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合規義務,具體影響包括:
1. 進口合規要求
美國 CBP 採取「強迫勞動推定」,凡來自新疆的產品,均須企業自行舉證未涉及強迫勞動,這對於供應鏈透明度不足的企業將構成嚴峻挑戰。
2. 供應鏈管理與風險評估
企業需加強供應鏈監管,包括供應商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,確保產品未涉及受 UFLPA 影響的原材料或零件,避免因進口禁令導致供應鏈中斷。
3. 品牌聲譽與 ESG 合規
全球市場對於 ESG 標準的要求日益提升,若企業被揭露涉及強迫勞動供應鏈,將影響品牌聲譽,甚至遭遇市場抵制或投資人撤資。
供應商調查的風險與挑戰
企業在落實 UFLPA 合規時,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在於供應商調查與驗證。這項工作涉及高度敏感的供應鏈資訊,且存在多重風險,包括:
1. 供應鏈透明度不足
新疆地區的供應商可能拒絕提供完整的原材料來源資訊,或因政府監管限制,無法配合調查。
企業難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,若供應商提供造假文件,可能誤導合規審查,導致企業承擔進一步的法律風險。
2. 供應商關係與營運風險
企業對供應商施壓,要求提供 UFLPA 合規證明,可能導致供應商抗拒調查甚至終止合作,影響供應鏈穩定性。
若企業選擇更換供應商,將面臨轉換成本與產能適應問題,特別是對依賴特定材料或技術的產業而言,影響尤為嚴重。
3. 地緣政治風險
中國政府已公開反對 UFLPA,並可能對配合該法案的企業採取報復措施,如增加監管審查、提高關稅或限制市場准入。
企業若被視為「迎合美國制裁」,可能影響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,甚至遭遇當地合作夥伴的壓力。
4. 法規遵循與調查成本
企業需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供應鏈審核,如:第三方稽核、供應鏈溯源技術、原材料來源驗證等,對中小企業而言,這可能形成沉重的財務負擔。
若調查過程未符合相關隱私法規(如中國《數據安全法》),企業可能面臨額外的法律風險。
企業應對 UFLPA 的策略建議
面對 UFLPA,企業應採取主動合規與風險管理策略,確保供應鏈符合國際標準,同時降低營運風險。
1. 強化供應鏈盡職調查
建立供應商篩選與審查機制,確保合作夥伴具備透明供應鏈管理能力。
利用區塊鏈、第三方驗證機構提升原材料溯源能力。
確保所有供應商簽署零強迫勞動聲明,並將 UFLPA 規範納入合約條款。
2. 加強內部合規與風險管理
成立跨部門合規小組,確保企業能迅速應對法規變動。
建立應急計畫,以降低供應鏈受 UFLPA 影響的風險。
持續監測 UFLPA 最新更新,確保合規策略與時俱進。
3. 平衡地緣政治風險
謹慎處理美中兩國的監管要求,在合規與市場策略間尋求平衡。
透過多元供應鏈策略,降低對特定地區的依賴,提升供應鏈韌性。
UFLPA 對企業供應鏈合規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,但同時也提供了提升供應鏈透明度與企業 ESG 競爭力的機會。在合規要求日益嚴格的全球市場環境下,企業若能及早適應並採取適當策略,不僅能降低貿易風險,更能在國際市場中建立長遠的信任與競爭優勢。